宁慈SGCX02标坎墩明挖段首幅地下连续墙施工

发布日期:2023-12-06点击次数:197

        坎墩明挖段位于慈溪市坎胜路及浒崇公路交叉口,车站长约195米,宽约20米,是一个标准的单柱双跨岛式结构,共82幅地下连续墙。首幅地连墙于2023年11月30日开始成槽,12月1日起吊,打响了坎墩明挖段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第一枪。

        慈溪市地质含砂量较大,整个31层位于-10至-16米处,在地下连续墙成槽作业中,该层土质极易出现塌方现象,地下结构开挖后发现地下连续墙鼓包较多,给鼓包凿除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质量隐患,并且耽误钢支撑架设,导致部分槽段变形较大,整个基坑渗漏水较多。鼓包代表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浪费,经济上也有不少的损失,混凝土理论方量和实际浇筑方量的比值达到了平均的1.1,远超设计参考数值。

        集团公司轨道事业部特聘专家多次来到我项目部进行实地调研,召开数次地连墙施工质量分析会,通过提高膨润土品质,上调泥浆比重,优化成槽时间等,都不能完美解决31层塌方的问题。最终决定采用井点降水法,在坎墩明挖区间首幅地下连续墙施工时试验。该方法在宁波轨道2号线时已经成功施工,且目前在上海、苏州等地质相同地区均在采用,慈溪是首次使用该降水方法。原理是通过对周边环境的降水,调高31层水头压强,使其侧向受到向外的力,在泥皮护壁的情况下加持侧向力,有效的保持该层土在成槽过程中不塌方。直至4日上午,项目部完成两幅地下连续墙N04和E07施作,超声波检测显示31层槽壁光滑垂直,无塌方现象,混凝土充盈系数控制在N04 1.02和E07 1.06 均大大低于区间风井的平均值,且E07充盈系数大是因为原路基回填采用大块石料,导致在成槽过程中4米处出现部分扩孔,31层保持良好。

        井点降水法的试验成功,标志着坎墩明挖段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越,在质量上,后期开挖过程中大大减少了需要凿除的鼓包,为架设钢支撑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基坑变形和渗漏水的风险;在经济上,坎墩明挖段地下连续墙共20000方混凝土放量,对照区间风井平均充盈系数,下降了至少7个百分点,还省下了鼓包凿除费用,保守估计扣除降水井施工费用后节约成本70-100万。给项目带来了质量和经济的双赢,也在上级单位面前体现了我们项目乃至我们公司面对难题和解决难题的实力,得到了巨大的好评。